那四个小鬼看见明觉顿时围拢了过去。明觉犹如未觉,兀自站在那成了骷髅的鬼母面前。垂着双眸,面容沉寂。好像在思考什么。
那四个小鬼缓缓向他靠近。
玄荆不由提心:“明觉,小心。”话音未落,那四个小鬼忽然从地上弹跳起来,向着小和尚张开了满是獠牙的血盆大口。玄荆下意识就要冲出去,忽见小和尚身上冒出一层金色的光芒。
四个小鬼被那光芒一照,顿时跌落在地上,手脚扑腾着,翻滚惨叫。浑身冒出青黑色的烟雾。
玄荆一颗心放下来。就在他以为那四个小鬼会被明觉身上的佛光扑灭的时候。明觉身上的金光忽然寂灭了。同时蹲下身,向着那些小鬼伸出手去。
那四个小鬼一起往后瑟缩,显然是对明觉十分忌惮。但是,明觉白白净净的手伸在眼前。那血肉的香气,对于饿鬼来说,简直无法抵挡。终于有一个小鬼,试探着向前爬了一步。伸着小鼻子在明觉的手上嗅了一下又急忙缩了回去。过了一会儿,见明觉没有什么动作。大着胆子上前,一口咬住了明觉的手指。
明觉浓黑的眉毛微微一皱,显然被咬的很疼。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收回手,反而向剩下三个小鬼投去鼓励的目光。剩下三个小鬼一看,能吃。早将生死置之度外。争先恐后的冲过去,照着明觉的手就咬了下去。
“明觉疯了。”玄荆见状,站直身体就要走出去。
子虚道:“佛祖舍身饲虎,割肉喂鹰。你去了,能干什么呢?”
玄荆顿住:“那就看着小和尚被那几个小鬼吃掉?”
子虚望着门外,默默不语。许久道:“他不会被吃掉的。他就是个麻烦精,要是被吃掉了,倒是好了。”
玄荆一直不怎么赞同子虚说明觉是麻烦精的说法。要论麻烦,明明杜若更麻烦。他在的时候。没有妖魔鬼怪看见他不想吃了他的。好不容易恢复了以前的记忆。好嘛,风四季有弄出一场麻烦,让他又一下子回到了以前。
不过乍没了杜若在眼前晃,还真有些不适应。
但这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小和尚正被那四个小鬼咬住不放,死命的吸血。随着小和尚的血液流进那四个小鬼的肚子。那四个小鬼的身体渐渐膨胀,褪去浑身的青灰色,露出粉白的皮肤。身体也跟着长大,渐渐长成六七岁的孩童模样。
小和尚这才手腕一抖,将手从那四个小鬼嘴里抽回来。
四个小鬼望着明觉,意犹未尽的舔着嘴唇。明觉从颈项上摘下降魔钱,向着那四个小鬼命令道:“进去。”
四个小鬼纷纷后退,拼命摇头。
明觉嗓子里发出‘嘶’的一声低吼,光溜溜的大脑袋两侧忽然冒出两只毛耳朵。斗篷底下伸出一条雪白的尾巴。尾巴尖一扫,顿时惊起一片尘屑。喝道:“自己进去。要是不听话,我就吃了你们。”
其中一个小鬼十分不情愿的叫道:“哥哥……”
明觉瞪眼望去。他立刻垂了头,嘟着嘴。将身体化成一股青烟钻进降魔钱里去了。另外三个一看,也只好钻了进去。
明觉收了那四个小鬼,将降魔钱重新挂到脖子上。解下身上的披风盖在了鬼母的喽啰上。这件披风能护住主人的神魂不散。鬼母本就是鬼,所谓肉身不过是后天修炼出的化身。只要神魂不灭,自然就能慢慢恢复。
明觉的披风一盖在她的身上。鬼母那只剩下骷髅的身子立刻就开始重生皮肉。渐渐的恢复了原来妇人的容貌。
“明觉。”鬼母看着小和尚,虚弱的翕合着双唇,轻轻呼唤着他的名字。吃力的抬起手,想要去抚摸明觉的面庞。明觉伸手,握住她的手。眼睛里不知何时积蓄起了盈盈泪光。
鬼母的目中也泪花闪闪:“我儿,你去哪了?教为娘好找。”
明觉只是紧紧握着鬼母的手,喉头哽咽,说不出话来。他并不记得前世的事,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难过。他毫不犹豫的撸起袖子,露出并不健壮的手臂,伸到鬼母的唇边。
鬼母哭道:“儿啊,你这是要剜为娘的心呐。我怎么能吃自己亲生儿子的血肉呢?”
明觉也跟着落泪。
玄荆看得清楚,不由诧异。望向子虚:“明觉怎么又冒出一个娘来?”
子虚道:“那是他前身的生母。”
玄荆直觉替明觉头大。这个明觉的身世还真是麻烦。前世的生母是饿鬼道的鬼母。也就是说,他前世是饿鬼来着。不知道遇到什么大机缘,这才入了佛门。并且修为颇高。要不然,寻常和尚是到不了三十三天外的自在天的。
这一辈子,他又好死不死投个半妖之胎。还没出生呢,就跟着他娘陷进不归路。生不能生,死不能死。这得什么样的孽缘才能赶上这么倒霉的巧合。
子虚看玄荆脸上神色变幻,忍不住开口替小和尚解释:“你想错了。明觉不是因恶入轮回,而是因善入轮回。饿鬼道是六道轮回中最残酷的去处。那里寸草不生。到了那里的人又多是生前罪孽深重。更不会有人祭奠。终日饥渴难耐,只能互相残杀。旧孽未赎,又添新罪。到什么时候能有出头之日?
佛曰:我不入地狱,谁入地狱?小和尚悲天悯人,心甘情愿入饿鬼道,拯救那受苦大众。
他心怀善念,总是投生在饿鬼道,也是身怀大贤之士。故而能重修正果,飞升天外。”
玄荆不知何否,在他的心里根本没有所谓善恶,只有强弱:“那小和尚投妖胎,也是自己找的了?”
子虚一本正经:“那到不见得。明觉感三界戾气,发宏愿重入红尘,大约也没想过会投个妖胎。大约是狐三娘的精诚、纯善感动了上苍,这才因缘际会,得小和尚为子。”
玄荆似笑非笑:“这么说,人不如妖了?”
子虚知道,他那个喜欢说话占上峰的毛病又来了。也不和他计较:“众生平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