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次交换发球轮,阿佩阿伦发五球。
这一次的发球,阿佩阿伦首先确保的还是进攻的主动性。
孔振东为了加强主动性的争夺,第二板抢接用得更极端。
可是接发球抢攻并不是百分百通用的接球手段。
如果任何发球都能被抢攻,那发球就不会是乒乓球比赛中优势最大的环节了,简直是最弱势的环节了。
正常的发球,揭发球存在抢接余地的不超过30%,如果接发球一方是刘国棒那样领悟了中国直板快攻精髓的球员,接发球抢攻成功率可以提升到50%。
如果发球一方是变化多端的发球大师,那么接发成功概率又会从30%降到10%左右。
因此,再强的接发球抢攻猛人,成功率也在10%到50%之间,越是重大比赛,受心理,现场环境,对手发挥等影响,成功率还会进一步降低。
因此,正常的乒球交锋中,接发球防守过渡或者快带,快拨变线是常态,接发球抢攻只在对方刚好发出威胁不大的球的时候使用。
可是这场球,孔振东与阿佩阿伦展开的就是前三板主动权的生死争夺。孔振东处在接发球位置,只能豁出一切去拼抢。
奇迹并未上演,孔振东五个球都进行了极具威胁性的接发球抢攻,最终只有20%的成功率,中规中矩的拿下一分。
带着6:9的比分,进入孔振东的发球轮。在阿佩阿伦的发球轮没有冲击成功,不代表阿佩阿伦冲不了他的。
阿佩阿伦是以两面高吊弧圈技术为核心的战术体系,但不代表对方只会两面拉高吊弧圈,其他都是渣渣。
相反,阿佩阿伦作为瑞典王朝承袭一代球王本格森,引领三代球王瓦尔德内尔的关键人物,他各项技术都很全面,只是两面高吊弧圈更加震撼世界乒坛而已。
阿佩阿伦二十年的乒乓经验与苦练,他接发球转守为攻的手段自然多一些。
孔振东上辈子征战国际赛场时,阿佩阿伦已经在瑞典国家队彻底隐退,孔振东对他的技术优缺点只存在教科书一般的影像了解。
这辈子接受本格森关于阿佩阿伦的针对性训练只有一周时间。
本格森教练总结的阿佩阿伦不擅长接的发球,孔振东都练过,可是不代表其他欧洲高手这么发出来,阿佩阿伦很吃亏。身体力量并步出众,基本功还在完善的孔振东发出来就能有多大威胁。
孔振东一周的针对训练,只能突击,更不可能从根本上克制瑞典的一代球王。
这一轮五个发球,孔振东拼尽全力,也只保住三个,但至少发球轮的优势,依旧保持了。
紧接着,孔振东的积极拼抢没有停歇,在阿佩阿伦的发球轮抢下两分,这样,双方的这一次交替发球轮打平。
阿佩阿伦带着11:9的比分进入后半局的第一个发球轮。
阿佩阿伦却在此时选择了发球变位。
这是孔振东,本格森教练,现场观众都没料到的新变化。
阿佩阿伦原本站在球台右侧反手区靠外侧的位置,与孔振东在球台中轴线的同一个半边。
如今,阿佩阿伦却在比赛的黄金中心点,第二局进展到一半的时候,突然移位到球台左侧正手区开始发球。
孔振东原本与阿佩阿伦在一条直线的站位,变成了一个超级大斜线,只能做站位调整。
可是孔振东此时才发现,阿佩阿伦换位之后,发球的线路选择变得更加宽广起来,孔振东根本不敢随着他移位到球台另一侧,从而把反手区半台留出来。
孔振东最后的选择只能是中庸的站位中央,同时应对正反手不同线路的接发球。
因为接发球的线路变得难以捉摸,提前发力抢攻也就无从弹起,这一轮接发球,孔振东只靠敏锐的球感预判对一球得分,阿佩阿伦正手斜线外抽打一次横向外飘球时,居然意外的击球从球台侧边直接出界,这样的失误让孔振东眼神一亮,靠着这一分,孔振东带着11:14的比分进入自己的发球轮。
这一局离决胜分还有几轮发球,但孔振东已经感觉到自身压力越来越大,上一轮发球轮,他能做到的已经不是压制对手,让对手抢走多少分了,而是自己艰难的保住了三分,这种主客易位的状况,他已经清晰的感觉到。
进入到这一轮发球,他能做的,居然也只是尽量保住两分而已。
这是他最有机会追分的一个发球轮,可依旧眼看着分差拉大。
阿佩阿伦带着17:13的比分进入自己的发球轮,自然越战越勇,孔振东面临不利局面,却也没有崩盘迹象。
阿佩阿伦离决胜分越来越近,孔振东反而没有过激的,过于冒险与极限的拼杀球,反而耐心的与阿佩阿伦的正反手高吊进行持续相持。
这一轮发球,阿佩阿伦小心翼翼,守住三分,带着20:15的比分,轻松写意的进入孔振东的发球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