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面讲到,庐州府本地粮商方良方先生,见到陈华之后,献上了“一粮三分”的妙计。
赈灾之粮分为三份,一份直接发放,救济难民。一份填充州府粮库,以作备用。最后一份,交由当地粮行代为出售,以此来压低粮价,平衡市场,恩惠百姓。
此计甚妙,妙就妙在不但救济了灾民,恩惠了民生,而且还能让陈华大赚一笔意外之财。
而献计的方先生,作为中间人,不但挽救了即将崩塌的庐州府粮食市场,得到同行感谢,而且也能赚取一些中间利润。
虽说官粮由官府定价,但是真正卖起来的时候,究竟有多少是低价官粮,多少是高价私粮,就由粮行说了算的。只要上面的官府查的不是太严,这利润就绝对不小。
可是别忘了,负责代卖官粮的粮行,上面的人,乃是赈灾钦差陈华陈大人。
由钦差带头,庐州府衙门的官吏们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任由粮商们赚取大笔不义之财,而且商人们也会做人,早就有丰厚的谢礼奉上,这下就更不能多说什么了。
你好我好,上面的钦差也好,大家才都好嘛。
而且灾民们也挺好,虽说扣掉了一些,本该是直接发放给他们的粮食,但起码当地的粮价下来了,但凡是家里有点余钱的,都能买到粮食,岂不美哉。咳咳,至少各位大人们是这样认为的。
这不,陈华一开始的三分灾粮之策,上报到了内阁,再加上庐州府当地官员的通报,令众多内阁学士们纷纷对陈华称赞不已。
这不废话吗,内阁首辅南郭奋是太子母族,也就是太子一系的人,而陈华是由太子举荐,明显的太子亲信,但凡不是傻子,都会对陈华的政策表示赞扬。
更何况这个政策是真的不错,因为历来赈灾,都会受到当地市场的影响,由于物价高涨,令百姓们苦不堪言,即使有官府施压但仍然还是物少价高,所以陈华此策是真的惠利于民,确实值得一夸。
即使是老狐狸南郭奋,也不得不点头微赞,“看来太子殿下用人还是不错的,单凭此策,这个陈华担任户部尚书就已经是足矣。”
“足矣,足矣!”其他内阁学士们也纷纷表示赞同。
当下,由南郭奋起草奏书,将陈华赈灾之策细细梳拢了一遍,再交由众位学士们各自抒写自己的看法,然后派人上奏给陛下。
当然了,有内阁首辅南郭奋的带头,各大学士的评论大都是表示赞扬的,看来,不出意外的话,等陈华回京,户部尚书的位置是跑不了了。
而此刻,陈华就已经很开心了,一张胖脸灿烂的笑开了花。
因为,方先生回访了,是带着利润分红,回访的。
整整五个大木箱子,里面全是真金白银。
饶是见过世面的陈华都不禁愣了一下,颤声问道:“多,多少?”
“大人,不多,不过是区区二十三万两白银而已。”方先生倒是淡定多了。
“多少?二十三万两!”陈华有些蒙了,虽然早就知道一粮三分的策略会带来财富,但是没想到竟然会带来如此巨大的一笔财富!
看着五个大箱子,陈华的心中反倒是有些发怵,担忧的说问道:“这,本是惠民之策,怎会有如此利润?”
方先生淡然的笑了笑,“大人,莫要惊奇,毕竟您做的可是无本的买卖啊。”